保護區步道生態承載量評估:結合路徑分析模型與利益關係人評估
2024/07/17
保護區步道生態承載量評估:結合路徑分析模型與利益關係人評估
林寶秀老師研究團隊研究成果
評估保護區步道生態承載量以避免不可接受的影響,對於保護區兼顧保育與適度開放使用之永續經營至關重要。步道的人為使用、景觀環境條件與步道衝擊因子之間存在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關係,然而較少有研究基於實證多項因子之間的影響參數來評估生態承載量。本研究首先以路徑分析驗證生態衝擊理論模型變項之間的影響關係,接著利用模型模擬4種使用情況下的生態衝擊情境,調查權益關係人可接受的生態衝擊區間,供管理單位作為生態承載量訂定基礎。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量增加會直接造成步道植栽覆蓋率減少、土壤硬度增加,步道土壤硬度上升使間接周邊土壤硬度增加,進而導致周邊植栽覆蓋率下降,此外,植被類型、坡度直接影響周邊環境植栽覆蓋率;基於生態環境衝擊模型,選擇以T1紅楠林型步道的對照樣區植栽覆蓋率為標的,模擬環境條件由高到低的4種情境,調查6類權益關係人的最高與最低可接受度,以轉折臨界點方法判定最有共識之生態承載量區間為單週使用量288~404人。研究結果揭示景觀尺度環境條件和使用量對於步道的影響,評估之生態承載量可供管理者實際應用,此評估框架可供其他保護區判定生態承載量時參考使用。
該研究榮登區森林領域傑出期刊《Forests》(2023, SCIE, 5Y-IF=2.4, Forestry, 21/89=23.59%)
研究全文:https://doi.org/10.3390/f14122400